发布者:九游会老哥必备的交流社区_俱乐部论坛帖子 时间:2021-07-22
封坛酒,在老名酒的产品中屡见不鲜,其丰厚的历史积淀、年份的独一无二、限量的资源储备,皆为市面常规产品所不具备。
紫砂,介乎陶与瓷之间,自曼生之后,典雅古朴,郁郁乎文哉。今老哥俱乐部与紫砂结合,推出首款壹号库封坛酒。
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,酒体来自老哥俱乐部壹号库。
壹号库于1980年正式投入使用,至今40余年。酒库中最老的酒,是1980年生产的基酒。
长期的生产实践表明,储存白酒的容器材质与酒质有密切关系。白酒的发酵设备各家有各法,有的是地缸,有的是石窖泥窖,而我国名优酒的储存设备,则不约而同选择了陶坛。
壹号库中的陶坛均为投产使用时放置,周边环境、温度、湿度穩定,适宜酒体储存。陶坛的微孔网状结构能够促使酒体内氧化反应加速进行,老熟可以去雜增香,减少新酒的刺激和燥辣。
本次推出的封坛,选用十年以上壹号库酒体进行勾调。酒液带有微黄色泽,酒体透亮;闻香有本草香气和类似木材的陈香,入口时香味浓厚馥郁、多种香气和谐一致,酒体协调丰满,留香持久,富有层次。
40年的老酒库,40年的老陶坛,经过时间催陈,酿一坛好酒。
封坛酒的容器采用宜兴紫砂。宜兴素有陶都之称,因当地泥土铁含量高,单独烧瓷成品黯淡,胎质疏松,难当大用,宜兴窑便转做陶器。
从红砖青瓦到水缸花盆,宜兴陶器产量丰沛。明代初期,陶工挖通了夹泥层,“深处发之,现五色土,灿若披锦”,这便是紫砂土。
表面无须施釉,紫砂便可以呈现丰富的颜色。以紫泥、红泥、绿泥为基础,衍生出多种泥料。调砂,是紫砂匠人的密技,各有心法,密不外传。正如被称为“国密”的老哥俱乐部工艺,不可为外人道哉。
壹号库封坛酒采用正宗紫砂泥料段泥,为了防止渗酒,内施一层宜兴土釉。紫砂会呼吸特质,保持了坛身催酒老熟的特性。
紫砂并非一开始就成为品茗雅器。清初的盛世风气下,雕漆、贴花、珐琅、五彩紫砂大行其道,釉彩掩盖了其原本丰富的颜色变化和温润的质地手感,这个时期的紫砂从艺术本身一度沦为高岭土一类的艺术载体。
这时,力挽狂澜的人物出现了。陈鸿寿,号曼生,非制壶名匠,因酷爱紫砂壶,亲自设计壶样,由当时名手杨彭年、邵二泉等人制壶,再由陈曼生及其好友题铭书刻,流传下来二十几把壶,后人称为“曼生十八式”。曼生壶一扫妍巧华丽的娇饰风气,使得紫砂壶的形制转向典雅古朴,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。
铭文是曼生壶的精神所系,“止流水以怡心”是静心,“松风竹炉,提壶相呼”是提梁,“月盈则亏,置之座隅,以我为规”是却月,“笠荫喝,茶去渴,是二是一,我佛无说”是谈禅。
铭文万千,格调高遠,紫砂得以摆脱市井用器的身份,转而成为文人雅器。
除了深刻的人文烙印,选择紫砂为坛的另一个缘故是,干燥收缩率小,几乎不变形。紫砂坛盖与坛身可以做到严丝合缝,而瓷器在这方面就不太灵。
宋代名窑、明清官窑,仔细察看,多少有些变形。这是因为高温瓷为了追求釉色,牺牲了一些器型精准度,允许合理的变形存在。然而在紫砂行,对器型的标准要严格许多。
坛盖顶部为雕塑技法,以平庭之姿、山峦起伏之貌,诠释“山水”意境。
贵州多山,遵义出酒,山的风貌既是对老哥俱乐部产地的回顾,也是对雅逸妙空、中式美学的描摹。
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”,即便近距离观赏,亦不可窥齐全貌。圆中有方,有隐有藏。
以书法、绘画、篆刻并用,是今天紫砂的主流装饰手法。坛身底部分别以陶刻、铺砂展现“壹号库”“老哥俱乐部”字样,既是对酒体和品名的溯源,也是紫砂工艺的体现。
胡桃木盒正反两面刻有“壹号库”字样,以拆文解字的设计风格延续了醇厚古朴的气息。右上角的纸质标签印有本草暗纹,意指百草入曲的老哥俱乐部酿造工艺。
好的收藏,陈列既美。花器讲究无花亦成器,收藏除确切的用途外,更要兼顾主人的审美情趣。
将饮未饮,亦得其美,便是壹号库封坛酒带给人们的感受了。